close

一段充滿故事的鐵道路線

所謂「舊山線」,是指民國78年台鐵開始規劃「鐵路山線竹南豐原監改線與雙軌工程」計畫後,原山線行經「三義—勝興—后里」路段,便被稱為「舊山線」,以和「新山線」做區別。舊山線自1908年通車至1998年9月間,期間共歷經了90個寒暑,不論在歷史、產業、運輸、景觀、文化...等多元化的面向上均具有重大的意義。舊山線在過去曾扮演山林資源的輸送動脈,帶動沿線城鄉發展,更一直是聚落生活交通的主要動線,承載了沿線居民生活記憶與來往南北旅客情感,形構成了整體而特殊人文地景。

402.326和「巨靈讓工」

日據時期,西部縱貫鐵路在日人經濟與軍事目的下接續清代成果興築,其中穿越苗栗丘陵及后里台地的舊山線路段,更因為地勢起伏太大,一直是全線中難度最高的一段,在當時建設過程中,經歷了無數艱困的挑戰。如今沿線秀麗的山水、高聳的橋樑和數量眾多的隧道群這些精采的風景,背後其實暗示著這條路線遇山打洞、遇河架橋代表的鐵道工程價值。以下是舊山線幾項數一數二的鐵道記錄:

舊山線共有九座隧道,其中有七座位於三義境內,而當時日本政府在完工後於隧道洞口設置的匾額:「開天」、「巨靈讓工」、「噴雲」、「一氣通」等豪語,正見證了當時工程的浩大。而402.326這個數字,則是「台灣鐵路最高點」的海拔公尺數,至今尚有紀念碑一座矗立在勝興車站旁,遊人造訪之餘也可來此合照,體驗前人建設鐵路的艱辛和故事。

 

三義生活的火車故事

歷經數十寒暑的舊山線鐵道,由於與三義居民生活密切相關,承載著許多人的重要生計和集體回憶。民國47年,十六份驛改名為「勝興」站之時,周邊鄉鎮的木柴、木炭、香茅油、水果等貨物都在此轉運,盛況一時。「小城故事」電影紀錄的三義火車站前市街光景,以及車站上上下下、來來往往的木雕師傅背影,也見證了三義木雕的榮景;而搭乘火車上下班、學的住民,為了節省時間,也練就一身與火車有關的好技術,例如:聽音辨車(以蒸氣火車汽笛及運行聲音判斷火車位置),以及跳火車(無車站地區居民上下車捷徑)、丟包(無車站地區居民減輕步行負擔,將行李先丟給在路邊接應的家人)等,則成為獨有的回憶。

停駛與新生

「舊山線」這個名字,在1998年隨著停駛的消息,突然響亮起來。
停駛的最主要原因,與舊山線最驕傲的「台灣鐵路最高點」有關,由於此段路線坡道平均25/1000過陡影響行車效率,維修不易,又因單線行駛容量不足,拓寬工程不易擴充,幾經考量下,1998年時,舊山線鐵道終於在眾人的嘆息中停駛了。
不過,原本將被拆除的鐵道,但在眾多地方文化團體、鐵道社團、地方社區組織的積極奔走下,努力持續3年多發起「搶救舊山線」倡議保護鐵道文化資產活動下,開始獲得眾人關注。勝興車站更在舊山線在停駛以後,以其鐵道文化、車站古蹟和客家美食特色,逐漸成為國內熱門觀光遊憩地點,每逢星期假日都湧入不少遊客。舊山線雖然停駛了,卸下了旅運的任務,卻在各方努力下,轉型為人們認識鐵道的起點,舊山線的復駛或再利用方式,也成為公私部門努力的目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舊山線休閒農業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